04/04
12月14日,国家语委共建科研中心汉语辞书研究中心续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张浩明与我校李清山校长代表双方签署了协议。2007年8月8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与鲁东大学签署了共建“汉语辞书研究中心”的协议书。五年来,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在语文辞书、辞书编纂现代化、汉外辞书对比、词汇学与词典学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山东社会科学名家名作展》在济南开展。文学院张志毅教授获选“山东社会科学名家”荣誉称号。张志毅,男,生于1937年1月23日,主要从事研究词汇学、语义学和辞书学,系鲁东大学教授。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其中在权威期刊《中国语文》上发表7篇长篇论文,主要学术著作有《词汇语义学》《词和词典》《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理论词典学》等,《词汇语义学》被教育部推荐为...
自省政府今年二月发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以来,我院积极行动、主动对接,整合现有科研力量、与平台,争取在新旧动能转换中承担起更多、更重的责任与任务,为全省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贡献更多力量。积极投身新旧动能转换,已经成为我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体师生的共识。本学期,学院多次举行党政联席会专题讨论我院融入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条件、主要措施、实施路径,探讨将其与日常学术研究、课堂教学、学...
12月18日下午,内蒙古大学教授那顺乌日图受邀来到文学院举行主题为“语言知识为何重要”的讲座。文学院院长亢世勇、部分老师及语言专业学生参加讲座。那顺乌日图教授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语言知识的重要性。教授认为语言智能核心不是数据量,而是语言知识,包括文字知识,语法知识等;综合领域中的语言是富有情感的,不该被机器智能代替。讲座中,教授强调探究语言规律应注意词的深层多样性、关联性以及文化含...
2017年12月1日下午,文学院在演播厅举行“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书写华章”主题报告会。原鲁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关工委主任乔万敏教授主讲,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天波主持,党总支副书记郭智光及2017级学生近300人参加。报告会向同学们概括介绍了十九大的整体内容,传递了十九大主要会议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内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二、关于新时代和...
12月6日至8日,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系列学术报告会在南四教学楼104教室举行,美国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香港理工大学黄居仁教授受邀主讲了四场报告,文学院院长亢世勇主持,副院长王东海、孙德宽等老师及文学院部分学生参加。第一场报告以"汉语词、词项、义项、词义关系定义原则"为主题,黄教授为大家介绍了词典学、词汇学、词汇语义学的背景以及双语词典的历史,并讲解了以语料库为本的词典编纂法;第...
12月8日上午,文学院在南四教学楼106教室举行“语言资源、语言濒危、语言保护”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李蓝教授受邀主讲本次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文学院副院长姜岚主持,副教授张慧丽出席,文学院部分学生参加。首先李蓝教授用大量历史实例讲解了当下语言环境尚处于激烈的竞争中,同时向同学们说明了语言资源的重要性并阐释了语言濒危的原因和保护濒危语言的理由。其中,李蓝教授指出语言自由...
2017年12月9日上午九点,文学院在南四教学楼104教室举行了以“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为题的学术报告会,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长博士生导师程丽红教授受邀主讲本次报告会,文学院张成良老师主持,文学院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本次报告会以新媒体时代的“新”与“史”两方面概念入手,以“新媒体教育面临什么”、“新闻传播史在新媒体教育中意味着什么”、“新媒体教育中新闻传播学应有之义”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程教授...
12月11日下午,“光明文化周末”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饶翔在文学院演播厅举行“知人论世与自我抒情—我看文学评论”主题讲座。文学院副院长王东海担任主持,张清芳副教授、贝壳文学社全体成员以及部分学生参加。在讲座中,饶翔主编围绕文学评论的创作提出了“意义多元论”和去“作者中心论”两个重要观点。同时饶主编连接当下热点《朗读者》,剖析了讲座主题中“知人论世”的概念以及“知人”和“论世”的辩证关系...
11月22日晚,亚洲财团首席研究员、首席秘书长、日本明治大学政治学教授郑俊坤莅临我院举行“亚洲共同体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的讲座,讲座在南区四号教学楼104教室举行,朴银姬老师担任主持人,中山大学姜娜老师担任翻译,文学院孙蕴老师以及文学院部分学生参加。此次讲座主要解读了在亚洲共同体建设中面临的制度、个人心灵两个问题。郑教授认为,制度上的墙壁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的不同而导致的阻碍,个人心灵的墙壁...
04/03
11月9日晚,汉语写作第一个自觉的散文流派——在场主义创始人和代表作家、经济学家周闻道先生应邀来文学院作了题为“在场主义与中国现代散文转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南区四号教学楼109教室举行,文学院刘玉成老师主持,烟台散文协会会长綦国瑞先生、芝罘区作家协会主席刘永春老师、烟台散文学会的部分会员出席报告。报告中,周闻道先生从在场主义的诞生、含义,散文性理论、中国散文的觉醒、中国散文在创作发展中的问题等方...
11月12日下午,山东大学文学院马兵教授受邀来文学院举办以"80后历史写作三调"为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在南区四号教学楼104教室举行,文学院刘永春老师主持,芝罘区作家协会部分成员,瓦当老师、周燊老师以及文学院部分学生参加。马教授从春树、双雪涛等代表性作家切入,针对八零后作家被指责写作缺少历史感等言论做出了详实地解读,举出如《跛人》、《故乡三部曲》等例子。他还从个人的历史,记忆的历史,经历的历史三方面深...
2017年11月12日晚,黄河口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山东写作学会常务理事赵逸之教授受邀来文学院举办了以“书法与心性刍谈”为题的书法讲座,讲座在文学院书法教室举行,文学院副院长韦春喜教授主持,李士彪教授及翰墨缘书法协会部分同学参加。讲座概述了书法之道,对笔法传承,书法赏析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讲座把书法和心性联系起来,突出了书法艺术的人性化,为文学院喜爱书法的同学们修身养性,培养兴趣,提高书法境界起到了...
11月6日-8日,由鲁东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主办的“儒学的现代性与汉字文化圈的复兴”国际学术会议在图书馆报告厅、南区四号教学楼举行。副校长钱国旗致开幕辞,副校长邹海林致闭幕辞。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千叶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韩国庆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等国内外12所高校的33位专家学者进行了大会演讲和主题发言。会议将选取部分论文作为《中日韩朝儒学比较研究丛刊》(第一集)的主要内容于2018年初...
10月26日下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语文文学硕士招生讲座在南区四号教学楼一楼演播厅举行。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助理教授、中国语文文学硕士课程负责人刘艺应邀参加,文学院王东海副院长担任主持人。刘艺教授从课程目标、特色科目、课程结构、入学条件、教学实践、CBS593论文等几个方面向文学院师生详细介绍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中国语文文学硕士招生及课程简介的相关内容,包括中国语文文学、语言学、对外汉语等课程。介绍完毕...
10月18日上午,江西赣南师范大学钟福民教授受邀来文学院举办以“现代社会中的民俗生活”为题的学术报告。报告在南区四号教学楼104教室召开,文学院张成良老师主持,传播学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参加。钟教授从时间概念引出时间角度的民俗生活,针对司空见惯的民俗现象进行了艺术学理性的解读;从传统习俗的迁移深入到生活思考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民俗文化独特的方式、主题和内涵。在探讨民俗与传媒的关联性时,钟教授强调...
10月15日至16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康复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杜晓新教授,言语听觉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教育康复学系黄昭鸣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双龙学者王辉教授应邀前来文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三位专家分别为文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教育康复学的学科建设》、《言语康复发展的现状及未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与政策》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杜晓新教授对特殊儿童言语康复功能、认知能力康复...
9月28日下午,书法艺术荣誉名家迟志邦老师在南区四号教学楼演播厅为文学院师生做了题为《书法美学》的报告。林春田老师担任主持人,兰玲、贾小瑞等老师及学院部分学生参加了报告会。迟志邦老师从不同字体的书法艺术欣赏讲起,生动形象地将书法艺术与自然实际相结合,再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随后从“汉字象形中的科学思维”、“书法的力感之美”、“书法造型原则举例”、“书法病笔原理”四个方面讲解了书法创作从个体风格到审美...
为了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全身心投入大学和研究生的专业学习,2017年9月15日至17日,文学院、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特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吕学强教授、理光软件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于浩总经理到校进行学术交流。两位专家分别为汉语言本科新生、研究生新生做了题为《汉语自动写作研究进展》、《AI与人》的学术报告。报告中,吕教授演示了计算机智能网络写作平台并深入浅出的介绍了其开发原理:该平台采用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