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鲁东大学启源甲骨社团成员车安琦走进浙江省丽水市老竹畲族镇老竹民族学校,以甲骨文为桥梁,搭建跨越民族文化的对话平台。该校作为少数民族教育示范基地,畲族、苗族等学生占比较高,此次活动聚焦冷门绝学传承,探索多民族文化交融新路径。
教学现场,社团成员化身“文化使者”,以专业视角将甲骨文知识转化为生动课堂。通过图文并茂的演示与沉浸式讲解,从甲骨文的考古发现切入,结合殷商时期社会风貌,解析“日”“月”象形之妙、“明”“立”会意之巧。学生们在一笔一画的字形演变中,触摸到中华文明的厚重脉络,更在“以形表意”的造字智慧里,感悟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互动环节中,畲族学生用民族语言诠释甲骨文字义,苗族学生以传统纹样类比文字形态,课堂成为文化交融的鲜活场域。

课程结束后,社团成员开展深度访谈调研。畲族学生兰某表示:“原来古老的文字与我们民族的图腾一样,都藏着祖先的智慧。”数据显示,超九成学生希望持续学习甲骨文,近八成学生认为此次活动深化了对中华文化同源性的认知。此次实践不仅让甲骨文在民族校园焕发新生机,更以文化认同为纽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启源甲骨社团将继续深耕民族教育领域,开发特色课程,让传统文化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撰稿 车安琦 审核 王芹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