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人文学院隆重举行2025级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学院领导班子、教师代表、班主任以及全体2025级本科生参加此次活动,学院党委副书记王芹芹主持。

院长冯海霞教授代表学院对全体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详细介绍了学院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科研成果,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全体同学心怀“国之大者”,树立远大理想。要深刻认识到,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希望同学们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主动关心时事,理解国家战略,将个人的“小我” 融入祖国的“大我”,把青春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理解之上。二是希望全体同学恪守“严谨 精益 卓越”的鲁大质量文化,练就过硬专业本领。告诫大家要上好每一堂课,读好每一本书,把专业学深、学透、学扎实,打牢学业基础。要从专业课程和经典著作中汲取真知灼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保有持续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要善于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等学习资源,积极参与学术讲座和研讨,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三是希望全体同学拥抱“多彩的大学生活”,全面发展自己。同学们要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文体竞赛等,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要培养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期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特长,努力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

教师代表吕成震副教授从专业选择出发,指出人类社会经历了数次巨大的社会变革,人类文明亘古不变的是人文的底色,绵延不衰的是人文的精神,历久弥新的是人文的力量,对全体2025级新同学提出四点期望:一要胸怀大志,涵养家国天下的格局。全体同学要跳出“小我”的方圆,思考“大我”的命题,将个人所学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相连,树立远大的志向。二要勤勉读书,沉淀厚积薄发的力量。同学们要沉下心来,广泛涉猎,深度钻研,让博大的知识成为未来发展的源头活水。三要提升修养,锤炼温润如玉的品格。希望同学们在纷繁的环境中,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善良,明辨是非,恪守正道,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成为一个有温度、有风骨的人。四要勇于担当,肩负继往开来的使命。同学们要不仅能独善其身,更能勇挑重担,运用你们所学的人文知识去关照现实、引领思想,成为时代的思考者和建设者。

老生代表路渝晨同学分享了参加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阅兵活动的感受,希望2025级新同学珍惜校园生活,在大学中学有所获。苗晓娟同学结合自己参加山东省师范生技能大赛的经历,告诫大家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新生代表石东岳同学在分享中立志要学好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努力提升综合素质,表达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与期待。

党委书记于龙杰老师从大学与高中的差异讲起,围绕“理想、学校、能力、实践、诚信、友情、爱情、安全”八个关键词,对2025级新生作入学教育报告。一要高扬“理想”之帆,锚定人生方向。告诫大家要心怀家国、志存高远,要尽快设定新的目标,为未来实现个人抱负和担负社会责任夯实根基。二要融入“学校”之家,汲取成长养分。希望同学们尽快熟悉并热爱这片沃土,珍惜学校的优质资源,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讲座、文化活动。三要提升“能力”之器,锻造立足之本。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善于学习、敢于试错、积极锻炼组织能力、提前感受职场。四要勤于“实践”之行,做到知行合一。建议大家大胆加入能施展才华的团队,去参加真正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去参加挑战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各类专业竞赛。五要恪守“诚信”之责,涵养立身品格。希望同学们将诚信内化为心中的准则、外化为日常的行动,在学术探索中坚守真实,在与人相处中秉持真诚,让诚信成为大学生涯中最珍贵的品质之一,为未来的人生道路筑牢坚实的道德根基。六要珍惜“友情”之缘,收获成长伙伴。希望同学们要尊重差异,学会与不同的人友好相处。七要理性看待“爱情”之花,学会自尊自爱。告诫同学们爱情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共同成长基础上的严肃情感,而非排解寂寞的游戏。八要筑牢“安全”之基,守护成长航程。希望同学们爱护自己,珍惜自己,无论何时都要绷紧安全这根弦。

期间,对2024/2025学年突出贡献代表、教学技能大赛优秀个人代表、科技创新优秀个人代表、一等奖学金优秀个人代表、社会实践优秀个人代表、体育竞赛优秀个人代表等92名同学进行表彰。








此次新生入学教育大会不仅为新生搭建了深入了解学院、明确大学发展方向的重要平台,更通过师长的殷切嘱托与榜样的示范引领,让同学们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充满期待与信心。接下来,学院还将围绕专业认知、学业规划、心理健康等主题开展系列入学教育活动,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为未来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人文学院 撰稿:李伟光 初审:杨柳 复审:崔焕娟 终核:王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