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邀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田兵教授做客鲁东大讲堂,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从‘禾’说起——基于《康熙字典》的‘五谷’辨”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在南四教学楼104室举行,人文学院副院长冯海霞教授主持,学院师生30余人聆听讲座。

讲座开始,田兵教授就抛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诗句“锄禾日当午”中,“锄”到底是什么农具?“禾”又究竟指什么作物?“锄禾”到底是什么样的农务活动?带着这样的问题,田兵教授从“禾”说起,利用《康熙字典》《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等多部经典字书、字典和词典资料,详细追溯与分析“禾”“锄”的指称、命名理据、外延含义及搭配组合意义,并在论证清晰词义后,于时间和空间层面上讲述了“禾”具体抽穗、锄地的务农时段与地点。田兵教授以个案分析来论证“禾”的指称对象,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分析“锄禾”的认知语义框架,基于用例分析在唐宋诗词中“锄”的各种用法和语义派生关系,带大家重现“锄禾日当午”动作发生时的情景语境,构建更加贴近历史真实的语言交际场景。
田兵教授的精彩讲解,开拓了人文学院各位同学的知识视野与学术视野,引起了在场各位师生的深刻共鸣。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使广大师生对数字化时代辞书如何高效整合语言信息有了更专业的了解,也为学院未来的语言文字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人文学院 撰稿:王乐之 审核:冯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