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在文学院副教授詹今慧老师带领下,文学院一行学生到烟台市博物馆和万华小学进行参观,随后,我校詹博士团队、北师大梁锡卿博士团队和烟台市博物馆团队及万华小学团队,以“文物里的烟台”为主题举行了“馆校合作暨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本次会议中,四个团队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与沟通,规划开展馆校合作,共同开发以“楝果果学甲骨”以及“文物里的烟台”为主题的适合小学生的特色校本课程与研学课程。
会议通过多方讨论,确定了各个团队的工作内容,詹今慧老师及文学院学生主要负责此校本课程的实际编写工作,并准备将此甲骨文与博物馆项目申请创新创业课题研究。詹今慧老师主要的研究方向为文字学、出土文献学、中国上古史等,她提出从文学院学生专业的角度,在撰写过程中以师生互动为主线,用更贴近小学生的视角与思维来开发课程,并将馆藏文物所包含的各学科知识及对文物保护、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更好地呈现出来。
本次研讨会收获颇丰,不仅增进了与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题的热情。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并提出要推动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发挥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文学院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创新创业课题申报,将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中华民族语言文字为己任,推广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并藉此机会依托烟台市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更深入的了解烟台历史,发掘烟台文脉,共同探索文物里的烟台。文物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文明,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凝结着丰富的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烟台市历史悠久、博物馆文物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立足烟台市博物馆丰厚的文物资源,进行中国传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解读、转化和利用,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博物馆、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从文化角度看,本次合作能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推广以甲骨文和烟台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中华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发生碰撞,历久弥新;对于文学院学生而言,参加这项活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传承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文字编辑和写作能力,增进专业素养。同时,该次活动还是文学院学生积极响应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号召的体现: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将甲骨文和历史文物中包含的传统文化因子进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出学习传统文化的新方式,激发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为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馆校合作秉持鲁东大学文学院斯文在兹、文脉绵延的精神内核,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努力构建新的辉煌!(文学院 撰稿:陈文欣 燕毓祺 审核:胡晓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