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IP,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鲁东大学文学院乡村振兴促进团12名女大学生从7月4日起奔赴栖霞、蓬莱、福山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发放9000余份调查问卷,访谈乡村青年近百人,成为这个假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悉,乡村振兴促进团主要团队成员均为女性,她们分别来自鲁东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与商学院。三院强强联合组成的集女研究生与女大学生于一体的“女子志愿团”,在文学院副院长张成良教授、文学院团总支书记褚少尉及项目负责人、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于彦凤的带领下,切实开展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乡村开展实地调研。
7月7日,志愿团在蓬莱小门家镇调研时,女大学生们用自己筹措的款项,为南山北头村捐赠解暑物资,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除了奉献自己的爱心与力量外,在数十天的走访调研中,团队同样也收获满满。她们不仅真正走出象牙塔接触到了真实的农村社会,同时也与农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员们每次调研回来,手里总是拎着或拿着村民们回赠的当地农产品,成员李晓慧向我们展示了她手里拎着的装着满满的杏和黄瓜的袋子,高兴地表示这是在大爷大妈家避雨的时候,老两口硬塞进手里的。
10天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女志愿者们克服高温酷暑,共走访16个村庄,行程近千公里,访谈1242名村民,其中乡村青年96人,乡村干部18人,调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生只有双脚粘上泥土,才能真正脚踏实地”。这是调研团顾问张成良教授在动员会上提出的口号。在这句口号的感染下,女学生团队顶着炎炎烈日,克服重重困难,在酷暑下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刻的交谈。在谈话中,她们也意识到自己以往对于乡村地区仍然存在着偏见或误解,以调研为契机,充分发扬不怕累不怕晒的精神,在日均数十家农户、超两万步数的走访调研中重新勾勒脑海中的乡村。
除了深厚的感情外,女学生们更大的收获是,她们对于农村的发展现状及解决路径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项目负责人于彦凤表示:走访的村落中,只有少数的几个村村民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并取得不错的经济收入。她认为,乡村青年人才的引进仍然是解决乡村经济发展疲弱的最佳策略,打造适合乡村、带动经济发展的乡村IP已经迫在眉睫。
“乡村振兴,核心在于人,而青年力量更是关键所在”。正如团队成员所始终坚持的那样,她们正在以培养乡村IP为目的,以乡村振兴擘画初心,弯下腰真听真看,俯下身脚踏实地,牢记人才振兴的初心,方能实现振兴乡村的圆满。(撰稿:白晓易 审核:张成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