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科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科平台 -> 正文

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与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20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换与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是第二批培育建设的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于2017年批准设立;此前,经省教育厅批准,于2012年设立省高校中华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基地。该中心以鲁东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单位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整合校内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国海外形象的创新资源力量,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海外传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研究领域: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重点研究:传统文化对现当代思潮思想的影响;胶东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城市建设;传统村落、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产业开发;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与文化创意产业。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重点研究:中华典籍与学术外译;中华传统文化故事海外传播;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三是海外视野里的中国形象。重点研究:明清以来传教士等来华外国人士的中国文化观;海外人士的中国观。牵头单位历史学科34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者32名,博士学位占比94%。

近年取得的主要成绩:

1.成果出版。牵头单位出版了《山东文化通志Ÿ烟台卷》、《离合之间:中国现代三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中华智慧精华》、《山东半岛与古代中韩关系》、《落帆山东第一州——明代朝鲜使臣笔下的登州》、《明代使臣笔下的庙岛群岛》、《山东巨郡——明代朝鲜使臣笔下的莱州》、《妈祖文化与明末朝鲜使臣》、《胶东文化概论》、《烟台文化通览》、《图说烟台》、《芝罘学校》、《近代化过程中的微澜——传教士与烟台开埠》、《烟台往事——来自异域的记忆》、《烟台一瞥——西方视野下的开埠烟台》、《中国古道》、《东北亚儒学研究丛书第一辑——儒学的现代意义与汉字文化圈的复兴》、《东北亚儒学研究丛书第二辑——东亚儒学、人文学的新视野》、《中国美育思想通史.魏晋南北朝卷》、《<易经>之三元解读与三维英译》, “大中华文库”中的《吕氏春秋》《管子》《战国策》《淮南子》《朱子语类选译》、《山东半岛与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等专著或译作。

近五年在《中国史研究》CS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转载。

2.承担项目。近年来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微观视野中的胶东抗日根据地研究》、《传教士与近代中国风俗嬗变》、《观念·知识·群体:19世纪中叶中日近代世界认识比较研究》、《意大利学者莫尼卡有关清代道教著述的翻译与研究》、《戚继光军事思想对朝鲜壬辰战争的影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对华经济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朝鲜王朝“小中华”意识与对华“书籍外交”研究》、《商代牺牲与用牲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学术研究类)《文本、诠释与传播: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华民族复兴话语研究》、《传承与创新: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研讨会及系列学术活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百年记忆”专题论坛及系列活动》、《“‘党报党刊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学术研讨系列活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自主选题项目《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观念与民族复兴思想》、国家万人计划人才专项等国家级项目13项,经费资助455万元。

3.获奖成果。近年获得的科研奖励有:《近代中日关系与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及历程》2016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传统情怀:现代三大思潮的共同情节》2017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清末新型知识群体:从传统士大夫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型》2017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胶东红色文化研究》2018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文化困境及其超越》2018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唐中后期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繁荣原因探析》2019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易经>英译的符号学研究》2019年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成长》,2020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欧洲文艺复兴的引介与近代中国民族复兴思想》,2021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2023年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4.人才培养。2018年,《重视“四贯穿、四结合、四并举”,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历史学学科专业建设》,获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依托国家级教学团队与国家级社科社团,打造中国史一流课程群》,获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0年《中国现代史》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2022年该课程获评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5.社会服务。注意与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中的精品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契合。胶东拥有烟台、蓬莱、青岛、青州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莱州也是“千年故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需要培养相关人才。还可服务山东半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需求。学科成员最早建议烟台应该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被采纳,这一“国字号”名片最终花落烟台;学科成员担任朝阳、所城街区改造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参加了方案设计论证;多次参加烟台市旅游规划论证;举办多次研讨会,如与招远“龙口粉丝”手工艺生产基地“聚兴昌”食品有限公司举办了“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国家非遗文化——龙口粉丝手工艺业态发展”研讨会。

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管理实行“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中心主任及其领导的管理委员三层级管理体系。按照“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要求,着力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开展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管理、人事制度、人才培养、科研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推动实现三个转变:高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要超越学科导向,逐步向需求导向为主转变;组织管理从个体、封闭、分割方式向流动、开放、协同的方式转变;创新要素与资源从孤立、分散的状态向汇聚、融合的方向转变,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着眼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大需求,以协同创新为主要手段,以探索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传承体系与海外传播体系为重要目标,以形成综合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中华思想文化现代转型、中华文化东亚传播为重点,充分整合协同单位的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集成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组织管理、人事管理、人才培养、绩效考核、文化建设取得新的进展,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出人才、出成果、出创意,使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现实社会的需要,并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凸显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中华文化。协同创新中心组织管理实行“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和“中心主任”三层级管理体系。理事会为决策系统,负责协同创新中心发展的重大事项决策。学术委员会把握学术方向、规划学术发展路径、设置重大课题等。中心主任及其领导的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日常运行。三层级管理体系权责明晰、高效协同、稳定运行。

重视学术交流,以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为平台每年主办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另主办其他全国学术会议3次。重视特色建设,如在资料建设方面,藏有各级文史资料、方志资料、党史资料10余万册,被学界誉为一个“新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