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人文学院学院简介

鲁东大学人文学院2024年7月成立,集粹原鲁东大学文学院和历史文化学院的优质办学资源,承继90余年的红色基因、文史特色、历史积淀,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和高质量育人。著名作家吴伯箫、何其芳、臧克家、马少波、萧平,语言学家罗竹风、张志毅,民俗学家山曼,知名历史学者李永璞、李衡眉等曾在此弘文励教。

学院本科教育成效显著,现设有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历史学(师范类)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开始招生,2010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20年全省首批通过国家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专业1999年开始招生,2007年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专业1989年开始招生,2009年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早,1999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现设有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历史)、国际中文教育三个领域方向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授27名、副教授32名,博士学位教师77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人才工程专家5名,省智库高端人才4名,齐鲁文化英才专家1名,省级教学名师4名。

学院围绕中国语言文学与中国史两个学科,实施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推进新文科建设。建有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辞书编纂与术语协调研究基地、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研究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思想研究院”等平台,拥有国家级学会“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聚焦服务国家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对接山东省文化“两创”需求,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3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点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74项;获批横向课题100余项;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奖16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CSSCI论文70余篇,出版著(译)作近百部。学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百余人次,发表期刊论文五百余篇,获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5篇,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6篇、省级优秀学士论文5篇。

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富有深厚人文情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传播为主线,创建15个专业特色社团,实施“志愿服务”“文学创研”“专业实践”三大类实践活动,赋能学生全面成长。在以往的办学历史中,曾培养出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志民、著名作家矫健,全国优秀教师李鸣琴、张美萍等一批教学能手和优秀教育管理者,以及一批博士研究导师和学者。荟萃200余名师生作家的鲁大作家群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近5年来,学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田家炳杯”全国教育硕士和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屡获金奖、一等奖。

学院党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聚力实施党建引领人才培养“一融双高”。其中1个支部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1个支部先后被评为“鲁东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鲁东大学样板支部”。

学院将秉承“厚德、博学、日新、笃行”校训精神,践行“严谨、精益、卓越”质量文化,持续推进“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人才”建设。